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项目策划公司——文旅融合下的全面发展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侵权行为告之删除)来源:万景设计 作者:文旅小编 | 时间:2025-05-13 17:15 热度: 本文有1184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要实现文旅融合的良好发展,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地方特色文化是关键。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迹、传统技艺、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这些文化瑰宝是文旅融合的基础和源泉。我公司文旅策划部又能为您做些什么呢?
一、“旅游+服饰”下的融合发展
1、服饰的地方特色性。服饰是旅游目的地辨识度极高的文化符号,是地方特色的鲜明体现。比如,大理白族姑娘的头饰便隐含着“风花雪月”四大景观元素。在广西,服饰甚至成为区分不同族群的标志,如黑衣壮、白裤瑶、红头苗。
2、“旅游+服饰”的实践。大理白族创意服饰——“最炫民族风”。扎染与白族服饰富有地方特色、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旅游演艺、体验式购物及企业员工工装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洛阳各大景区举办全国汉服短视频大赛、国风穿越节、“汉服+剧本娱乐”等活动,推出“游客身穿传统汉服即可享受免费游景区”等措施,带领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十三朝古都的浪漫。
3、促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服饰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饰产业创新发展、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比如节庆会展是集中展示各地服饰文化与服装产品、促进文化服饰创意设计交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旅游与服饰、商贸、创意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美食+文旅”促发展
1、“品文化”。今年五一假期,荣昌卤鹅销售量达29万多只,同比增长752.53%,抖音团购订单量同比飙升53倍,线上线下掀起了一场“吃卤鹅热”。。荣昌卤鹅已有百年历史,“荣昌卤白鹅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自荣昌卤鹅爆火之后,荣昌区政府顺势而为,将卤鹅塑造为地域文化的具象符号。
2、全域联动。荣昌将卤鹅与当地的夏布、陶器等非遗项目紧密结合,推出“卤鹅+夏布体验”“卤鹅+陶器制作”等文旅套餐。积极推动区域协同,积极融入川渝两地共建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吸引游客吃荣昌卤鹅,游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到泸州品泸州老窖,去永川看茶山竹海,沉浸式感受川渝地区丰富多元的文旅魅力,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共同发展。
3、智慧升级。在生产环节,荣昌区政府深化产学研融合,联动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攻关种鹅繁育、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推动“研究院+产业园”模式落地,确保卤鹅品质稳定,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荣e游”还开通了卤鹅地图,标注了100家有代表性的卤鹅店,以及夏布等非遗商店信息,借助科技力量,提升了产业运营效率和游客消费体验。
4、文旅融合。借助品牌知名度,当地还举办了以卤鹅为主题的“汉服品鹅宴”“大鹅套圈”“登山寻鹅”等文化体验活动,推出主题旅游线路,实现品牌从美食领域向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延伸,大大拓展了品牌的商业价值。唯有立足地方特色,通过多元资源整合与创新模式探索,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旅游专列促文旅融合
1、“熊猫专列·成都号”亮相。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人偶挥手迎客,身着特色制服的乘务员列队待发,旅客手持复古房卡打卡拍照……5月7日,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与成都文旅集团共同打造的“熊猫专列·成都号”迎来了60余名文旅体验官试乘。熊猫专列逐步完成了从交通工具到沉浸式文旅空间的蜕变,成为交旅融合发展的典范之一。
2、体验升级。这张极具四川特色的复古卡片上印有旅客姓名及入住房号,可以作为旅途纪念品带回家。除了独立卫浴、智能马桶、智能灯具、冰箱等一应俱全,更多新玩法、新体验也在“成都号”出现。与此前的“安逸号”和“什邡号”相比,“成都号”不仅保留了KTV、棋牌室等娱乐设施,还在车厢的连接处新增了亲子露营等场景,为家庭出游、小团队出行提供多元选择。
3、特色文化。“成都号”以大熊猫为设计主题,车身内外装饰以及各项细节、服务均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穿梭在车厢之间,过道旁陈列着蜀锦、蜀绣、竹编等7类近60幅国家级非遗臻品,让天府文化从静态展览变为可触可感的旅途记忆。
4、市场火爆。“成都号”推出的“深度游+场景体验”产品也引发市场热烈反响,预售情况超出预期。对于5.59万元的价格,唐莉萍说,乘坐这趟列车的旅客将游玩喀什古城、天山天池、禾木、喀纳斯、吐鲁番等21个景区,其中有8晚将入住当地星级饭店。“这一价格包含了景区门票、酒店住宿、餐饮娱乐、接驳交通等费用,是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系列服务。”
我们公司的文旅策划部将以独特的视角,为您描绘一副引人入胜的画卷:https://zhongguofozushan.com/cjwt_Question/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