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小镇策划——非遗与文旅如何融合发展呢?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侵权行为告之删除)来源:万景设计 作者:文旅小编 | 时间:2023-03-13 09:22 热度: 本文有869个文字,大小约为4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加强项目梳理、突出门类特点、融入旅游空间、丰富旅游产品、设立体验基地、保护文化生态、培育特色线路、开展双向培训这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小编公司的文旅策划部一起看看具体情况:

芜湖市,小镇策划,非遗与文旅

  一、非遗对文旅融合的推动
 

  1、非遗的文化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通过资源开发成为人文旅游产品后,便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差异性。

  2、非遗的体验性。据2018年DIICH非遗大数据平台推出《2018中国互联网用户非遗认知与需求调研报告》显示,在非遗商业化方面,旅游是最受用户欢迎的非遗商业产品,其次是实体店、体验馆以及实体产品,用户在非遗商业产品上的花费依旧偏重于非遗的旅游体验。

  3、非遗的助推作用。文化和旅游本身是两个有重大交集的产业, 旅游的发展依托文化,文化的传播需要旅游作为载体。非遗更多强调保护和传承,利用的市场空间还待开发,通过文旅产业的添薪加火,引入展示、体验、互动的旅游开发理念后,便成了吸引游客活化项目。
 

  二、非遗与文旅融合的模式有哪些?
 

  1、非遗+研学。研学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旅游方式。

  2、非遗+民宿。民宿能够伴随旅游经济异军突起,在于其满足人们功能性之上的体验性需求。非遗与民宿的结合既增强了入住旅客的文化体验,也为非遗文化开辟了活化路径。

  3、非遗+文创。过去,在很多年轻人眼中,非遗的历史性对应的是“过时”,文化性对应的是“土气”。然而,当黑陶、手工纸、传统扎染、刺绣、剪纸等非遗文创产品出现在旅游商品市场时,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的结合折射出的文化温度,立刻受到他们的追捧。

  4、非遗+演艺。如果说传统技艺类的非遗项目多以展示和产品开发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点,那么大大小小的山水实景演出、文旅演艺和歌舞类表演等无疑是对舞蹈、音乐、服饰、节庆、习俗等非遗文化的再开发。

  5、非遗+节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藏历新年”“彝族年”等传统节庆更为“非遗+旅游”奠定了融合的基础。每年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次第展开,成为吸引游客的“打卡地”。

  三、非遗与文旅融合如何创新?

  1、资源化创新。推动非遗资源的旅游转化,必须坚守非遗的内涵,挖掘非遗的时代价值,创新非遗资源转化路径与形式,充分体现非遗的文化和旅游“双重资源”特征,发挥非遗类型丰富、数量庞大的文化大国优势。

  2、场景转化创新。突出非遗的“非物质属性”的同时,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创新非遗展示、解说、演艺、体验等场景和非遗+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融合发展方式,“原汁原味”地表达非遗的内涵,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休闲产品。

  3、商品转化创新。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必须从“样式土”“形态笨”“功能弱”中,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手工技艺、审美理念等中华文化基因,结合当今消费与技术变化,强化非遗的商品转化创意创新。
 

  更多详情请咨询我司文旅策划部:https://zhongguofozushan.com/gsxw/101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