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州市项目策划——“旅游+”的跨界为文旅注入活力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侵权行为告之删除)来源:万景设计 作者:文旅小编 | 时间:2023-10-25 08:42 热度: 本文有914个文字,大小约为4KB,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期间,全国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121场,票房收入5.41亿元,观演人次83.66万人;该类演出票房占比为市场总量的27%。和小编公司的文旅策划部一起看就看具体情况:

瞿州市,项目策划,“旅游+”,文旅

  一、“旅游+”有了新玩法
 

  1、旅游度假个性化。探亲游、本地游群体中,不少人选择“运动+旅游”的休假模式。同时,旅游的外延也向音乐延伸,说唱、摇滚、流行、民谣,不仅“一站式”享受各种风格的音乐,还能放松心情,以活动带流量,用流量带效益。

  2、“旅游+”丰富化。 戴斌: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艺术和旅游的融合变得越来越丰富。整个假期,有超过40场音乐节,还有众多的演唱会、音乐会。今年还有一个特点,体育+旅游、艺术+旅游、音乐+旅游,越来越多了,多样化和个性化构成了这个假期旅游消费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

  3、旅游消费“三区一圈”集中。“三区一圏”指的是旅游景区、度假区、街区和商圏,这些区域成为客流最集中和消费最大化的旅游休闲新空间。戴斌:从风景到场景转型的过程当中,不要觉得城市只是钢筋水泥,城市集中了最有创造力的、最先进的文化商业的要素。
 

  二、音乐节的疯狂
 

  1、音乐节与旅游的品牌建设。喧腾的市场同样吸引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景区入局,以音乐节推动城市旅游产品和品牌建设成为各地文旅部门推动经济的一着棋。国庆期间,由南昌市文广新旅局、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政府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下称 TME) 联合推动的南昌星驰音乐节在3天时间里吸引超6万人次参与。

  2、景区+音乐节。相较于游戏、体育等内容,音乐更具备情绪化的感染能力,和游客想要在景区畅怀玩乐的心情更加合拍。同时,音乐节的场景设置随性,游客既可以在远处休闲驻足,也能够近距离呐喊欢呼。活动中演出的多种类型音乐也让不同喜好的消费者得以各取所需。

  3、音乐节的效益。《北京商报》此前调查显示,以万人以下的小型音乐节为例,单日成本在200万元左右,而万人以上的大型音乐节,单日成本则需500万元左右。邵蔚芳以TME和长沙铜官窑景区合作举办的黑石音乐季为例,音乐季使得景区门票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游客在景区内停留时间更长,过夜游客量大幅提升,餐饮、文创纪念品和周边酒店等间接收入也随之得到带动。
 

  三、音乐节上的年轻人消费
 

  1、音乐节消费大数据。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演出市场消费主力为18至34岁的年轻人群,且其连续三年在购票观众中占比超过76%。在性别维度上,购票人群以女性为主,达到66%。

  2、周边文旅消费。年轻人的购买力受到自身经济基础和时间、路程等因素的多重制约。在非节假日,为了奔赴一场音乐节演出,观众往往需要在周末内完成跨城往返,而无暇在周边出行。同程研究院《2022年Z世代青年在线旅行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年轻人旅游住宿偏好民宿和经济型酒店,占比超过七成,其中人均住宿平均消费在175元左右,明显低于80后和70后群体。

  3、音乐会促文旅发展。从数据上分析,音乐节市场为文旅产业带来的提振依然非常可观:携程数据显示,国庆长假期间,音乐节、演出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分别增长4倍多、3倍多;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初步测算,长假期间演唱会和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平均跨城观演率达到60%以上,跨省观演率超过45%,带动交通、食宿、游览和周边购物等综合消费超过20亿元。
 

  更多信息请咨询我司文旅策划部:https://zhongguofozushan.com/xydt/1268.html。


相关推荐